平舆东皇:坑塘改造走出新模式
2020-04-30 22:22:30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刘卫然
中新河南网驻马店4月30日电(通讯员 贺志勇)“你瞧,以前村小前面是条臭水沟,旁边是两个臭水坑,每到天热的时候,蚊蝇乱飞,臭气熏天,学生都跑完了。”东皇街道李庄社区崔房庄村小负责人崔新建说,“现在村里的坑塘改造好了,村小周边成了小游园,村民们经常到休闲长廊散步,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休闲聊天,看花赏景,孩子们也纷纷回来了,心里甭提多高兴了!”对于这种变化,崔房庄、梁庄村民看在眼里,美在心里。

崔房庄、梁庄的变化,是近年来东皇街道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坑”制宜,把废旧坑塘改造与壮大村集体经济,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实施分类治理改造,走出了一条变害为利、变废为宝、一举多得的新路子。
以疏为先,量力而行。
“又来几个哭闹诉求宅基地的上访户,他们说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将赴县、市、省上访,得尽快解决!”街道分管信访的负责人郭四清说。

保障农村群众“住有所居”的刚性需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由于历史原因,东皇街道农村建设用地面临着农村集体经营性用地和农村宅基地可使用面积较少而无法满足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宅基地建设的需求等诸多问题,造成很多村民持续上访、诉求解决宅基地,成了乡村两级“老大难”问题,干部烦、群众怨。
整治需要规划,实施需要资金。东皇街道坚持走“四议两公开”之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盘活农村集体资产。通过塘坑综合治理与治理沟、坡、坎、闲相结合,有条件有偿取得新增宅基使用权,在确保不影响村内排水的前提下,对本村坑塘采取挖大填小整理宅基地,公开拍卖,将拍卖的款项纳入村集体经济,用于村内人居环境整治、道路整修、乡村绿化、路灯安装、重塑给排水、打造小广场小游园等公益事业,让传统农村告别脏、乱、差,实现净、亮、美。既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宅基地需求问题,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还解决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经费保障问题。同时,街道采取成效评比,以奖代补,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完善居民公约,提升居民自治能力,打造舒适宜居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

2018年初,东皇街道首先在徐寨社区毕庄开始试点推行。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采取一坑一策、分类施治,共整理出宅基地8处,每处5万元,公开招租使用权,筹集资金40万元。根据村民意愿,全部用于本村公益事业,服务本村村民。
2019年,东皇街道在徐寨社区毕庄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在全街道推行“毕庄模式”。根据本社区实际,通盘考虑,量力而行,不拘一格,分期实施。既尊重了社情民意,又实现了效益的最大化,治理的生态化。目前,徐寨社区郑庄、吴庄社区陈庄、刘凡社区前刘营、李庄、张庙社区李桥、小冯社区的刘桥、李庄社区的崔房庄、梁庄等村,坑塘得到综合整治,改变了坑塘周边脏、乱、差的现象,高标准建设乡村小游园,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整治了污染源,减少了疾病传播,为老百姓提供休闲场所,不仅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居民精神面貌、影响居民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崔继松兄弟三人,没有宅基地,盖不成房子,崔继松婚期一拖再拖,眼看着就要‘黄’了,通过坑塘整治,解决了一处宅基地,顺利的解决了群众实际需求问题!”说起这些,李庄社区党支部书记崔新生深有感触。
积极发动,合理利用。
站在小冯社区干港旁,一排排的法桐、一 株株桂花、一行行树木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看得见绿,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情。”

“乡村振兴,人才为先。”乡村振兴,要投钱、投物、投人,尤其是要吸引社会各界到农村来建设农村。乡村振兴呼唤“能人回归”。东皇街道积极引导发动乡土人才整治开发,通过召开乡土人才恳谈会、发放邀请函等形式,通报家乡发展情况,为他们讲解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征求意见和建议,共商家乡发展大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李庄社区依托本村成功人士梁朝华的平舆县华鼎裕丰农业生态园林产业,大力开展坑塘河渠集中整治,全力打造崔房庄、梁庄小游园建设,围绕村内空闲地、废弃地、坑塘河道和公共场所等开展补绿造景,打造围村绿化林带,村庄变绿了、变美了、变亮了、生态环境变好了。小冯社区围绕成功人士张现军的平舆县恒佳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根据村内河道、坑塘、沟渠的实际情况,疏通水系,完善功能,实现水进村、水绕村的生态景观,因地制宜开展乡村绿化,提高宜林地段绿化率,形成结构合理、层次丰富、乡土气息浓厚的乡村绿化景观。

东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闫天璞说:“东皇街道坚持以坑塘治理带动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按照‘谁承包、谁改造、谁受益’的原则,通过清理坑塘垃圾淤泥、疏浚进出水口、整修岸坡、绿化堤岸等行动,修复农村水生态环境。顺应自然生态,科学合理的种植各类乔木和灌木,形成层次丰富的岸边景观,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立足实际,创新工作。
“俺做梦也没想到能和城里人一样,庄儿里也有了下水道,再也不用上‘茅房’了!”小冯社区刘桥村村民刘小会指着刚刚启用的抽水马桶告诉记者,祖祖辈辈使用的“茅房”终于要退出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干净卫生的“卫生间”,再刮风也闻不到臭味了。

坑塘整治的目的是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供排水不畅、道路不顺、农民急盼的宅基地、缺少绿化、没有路灯、没有监控等急优盼问题。这些都是现下农村最突出的矛盾。要把当前农村社会主要矛盾找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方向明确、路子正确、方法可行、效果明显、群众认可、社会认同。
东皇街道坚持宣传教育群众为主,达成共识,合理有序推进治理改造,避免引发矛盾纠纷。把坑塘治理改造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项“硬指标”,建立考核评比制度,形成长效机制。立足实际,多途径、多渠道开展坑塘改造,综合开发利用坑塘。依托地形地貌改造坑塘,实行挖大填小,把原有的一些不规则的小水坑通过扩挖连片后、建成一个或几个大塘,填平后的小坑塘作为宅基地或建休闲活动广场,大坑塘产生规模效益,谁承包、谁管理、谁受益,不仅产生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将带来社会效益,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东皇街道结合实际积极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多种形式合理开发利用现有的集体建设用地,切实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为全面推进农村集体留用地开发利用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东皇模式”。

“坑塘治理不仅有效的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解决了群众急优盼的问题,还增加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广大群众交口称赞,真心拥护。”街道党工委书记吴志说,“通过坑塘整治,改变了坑塘周边脏、乱、差的现象,实现了村容整洁,使原来废弃的坑塘变成了景观水面。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构建生态农村和宜居乡村将起到积极作用!”
执行总监:王建 编辑:张静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