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驻马店 > 社会 >

热线:0371—65710329 信箱:hntyxww@126.com

新蔡县人民医院NICU成功开展LISA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2020-04-20 20:49:09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刘卫然
    中新河南网驻马店4月20日电(通讯员 沈琦)4月14日,一名妊娠34周的孕妇因胎盘早剥需急诊剖宫产,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陪产下,34周的早产宝宝提早与妈妈见面了。宝宝出生后体重仅有2.2kg,出生时无呼吸,心跳,经在场新生儿医师复苏后,患儿很快恢复了心跳和自主呼吸,但面色及口唇发绀,点头呼吸,三凹征阳性,于鼻导管吸氧下紧急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后立即置入暖箱内保暖、再次清理呼吸道、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宝宝皮肤颜色渐转红润,经皮测,血氧饱和度升至正常范围,但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胸片显示宝宝双肺透亮度减低,有支气管充气征。由于胎龄小,各脏器发育不成熟,尤其是肺表面活性物质(PS)分泌不足导致宝宝出现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时间紧迫,由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主任钱德民主任和省医专家张磊主任查看并评估宝宝病情后,决定立即采用LISA技术给予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张主任通过喉镜把LISA管置入声门下,将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肺内,退出LISA管后继续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这期间宝宝没有发生药物返流、烦躁不安、心率下降等不良反应,用药后宝宝呼吸困难明显缓解,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下调呼吸机参数后,生命体征平稳,经皮测血氧饱和度可维持在正常范围。
    新生儿呼吸宭迫综合征又称为新生儿肺透明病,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危重症之一,主要见于早产儿,是由于肺发育不成熟、肺表面活性剂缺乏所致,主要症状是患儿出生后逐渐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和缺氧等情况,传统一般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经气管插管,肺内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虽然极大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但同时可能会出现气道粘膜、声门及喉软骨损伤的风险及远期并发症。
(省医派驻专家张磊应用微创LISA技术为患儿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
 
什么是LISA技术?
    LISA(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技术,即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技术,是在保证患病早产儿持续无创通气的基础上,用细软的硅胶管替代气管导管,应用Magill钳将导管前端插入气管内并注入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一种新技术。
    相对于传统气管插管给药技术,LISA技术的优势在于:(1)直视喉鏡下将细管置入,操作更简单;(2)细管置入替代气管插管,减少对声带及气管黏膜的损伤;(3)PS运用过程无需加压通气,避免PS运用过程中较高压力或过度肺膨胀导致早产儿肺损伤,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早产儿肺部感染、脑损伤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该技术细节要求:对于明确诊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且有自主呼吸的患儿,可在NCPAP支持下进行,操作者持Magill钳将LISA管末端置入声门下一定深度将PS注入,退出LISA导管后,利用CPAP正压通气促PS分布。该技术的应用能降低早产儿生后72h内气管插管率。
    当今人们都非常关注早产儿肺保护策略,如何最大限度的保护早产儿肺呢?LISA技术的应用无疑解决了这一难题。新蔡县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首次成功开展LISA技术,对患儿的创伤小,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有效降低了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气道创伤,减少远期并发症产生。此项技术的开展,为成功救治小孕周、低出生体重儿的极早产儿、超早产儿又增添了一道技术法宝!
    张磊:医学硕士,河南省人民医院派驻危重新生儿救治专家。擅长新生儿窒息复苏、新生儿机械通气、腹膜透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治疗、新生儿一氧化氮吸入治疗、脐静脉及股静脉置管等临床技能。主攻方向:早产儿、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诊治,尤其是危重新生儿救治、极低和超低早产儿管理、常见新生儿脑损伤的影像学评价及康复治疗。(科室咨询电话:2732032)
    执行总监:王建  编辑:张静莉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豫ICP备202103533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