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动魄4小时——驻马店市中心医院隔离病房的故事
2020-03-14 08:47:24 来源:中新社河南分社 责任编辑:刘卫然
中新河南网驻马店3月14日电(通讯员 丁宏伟 陈毅 宋小秀)当宋小秀和同事们结束完当天的工作,经历了“惊心动魄”的4小时后,已经是凌晨00:30。在隔离病房内的患者床头,晚班护士在与夜班护士进行详尽的床头交班后,宋小秀陪着她们拖着疲惫的身体从隔离病区出来,看着花一样的孩子们浑身湿透、脸上道道勒痕、泛白的双手……
“这本身就是我们的职责、使命……”
“已经与新冠肺炎患者接触过,就让其他的姐妹少一些接触风险……”
“她们中年龄最小的不过23岁,但就是这样的一群护士,当轮岗和医学观察时毅然决然地选择坚守……”回想起当时发言的场景,宋小秀再一次禁不住落下眼泪。

在她们稚嫩的脸上透着坚毅、透着誓与病毒抗争到底的决心、透着坚决完成党委政府的“零死亡、零感染”抗疫目标的坚定信念!当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出院的消息传来,她们喜极而泣、互相加油。
在争分夺秒的疫情阻击战场上,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呼吸重症医学科(RICU)承担着全市新冠肺炎感染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务,是这次战斗的最前沿、也是最危险的战区之一。医护人员时时刻刻都在帮助重症患者与死神赛跑,为患者牢牢坚守好最后一道生命防线。
2月10日收治的11名患者中,有6名危重症、5名重症患者。当晚的战事尤其“紧张”,让科室护士长宋小秀久久不能忘记。
19:30
接班的护士早早地来到科室,在询问她们的身体状况良好后,宋小秀协助她们穿戴防护服、隔离衣,带上手套、戴好护目镜,穿上胶鞋……一遍遍检查是否完善,宋小秀在确认防护无疏忽后,简单的鼓励下,注视着孩子们从容地走上属于隔离病房、与病毒搏斗的第一战场。

“9床,刘某某,感到胸闷、憋气,心率50次/分,呼吸56次/分,血氧饱和度80%,口唇、四肢末梢轻度发绀……”患者突发状况,刚刚接班的护士王雪冰看着床旁监控仪,一边简要的向医生汇报患者病情,一边调节着呼吸机参数并指导刘某某呼吸方法。
“大爷,这面罩是救咱性命的,一刻也不能去掉,来,跟着我的节奏,呼——吸——……”随着呼吸机的送气用鼻子吸气—呼气,急救的同时,一边帮病人做着心理疏导,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病房外,宋小秀护士长根据专家的会诊意见,对照清单,再次核查着上呼吸机、ECMO所需的物品、器械……
21:10
“您一定要有信心,这病是可以治好的,咱医院及省内的专家都对您很关注,对您抱有很大的信心,来我们一起努力。”宋小秀在查房中对这名老年患者特别关注,心率恢复至62次/分,呼吸30多次,血氧饱和度达到90%,胸闷、憋气的症状较前缓解。正当她想松口气时,“8床患者持续烦躁,心率150次/分”,一直盯着8床监护仪的护士董璐璐向医生汇报着病情的声音再次引起宋小秀的注意,“右美托咪定5mg静脉推注,先让病人安静下来,必要时准备西地兰0.2mg静推”医生边下达着口头医嘱,边调节着患者呼吸机的氧流量……

“8床患者是一位肺癌晚期的病人,71岁,雪上加霜感染上新冠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宋小秀介绍说,长期肺癌疾病造成的痛苦,加上新冠肺炎导致的呼吸衰竭,使老人丧失了信心,极度不配合治疗。护士在给他更换液体的功夫,就把留置针拔了、把心电监护电极片去了,神志不清的老人,经常对护士时不时做出攻击动作。
“我们的护士没有却步,不断地向他解释,‘我们穿防护服是双向防护,既保护您,也是保护我们,您的家人很关心您,我们医护人员一直与您在一起’……”宋小秀骄傲的说,她对科室的医护团队非常满意,能和医护团队一起并肩作战非常荣幸。老人在护士的“唠叨”和药物的共同作用下,渐渐地睡着了,心率恢复至92次/分。
23:00
无创呼吸机是治疗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首选的治疗措施,但大多患者耐受性差,不停地取下面罩,一会儿感到憋闷,一会儿要喝水、吃东西,一会儿要小便……但RICU这个平均年龄不足30岁,且大多为90后的护士,用她们瘦弱的肩膀挡在了病魔前面。不厌其烦地给患者调整着面罩的位置、松紧度,使他们更舒适一些。

“奶奶,疾不避医。来,我帮您擦一下身体,换一下床单……”
“大叔,您要方便吗?我帮您拿便壶……”
“阿姨,您需要什么,您给我说,我帮您,但千万不能取下面罩……”
……
经过贴心的护理,患者们的情绪慢慢地稳定下来,无创面罩的佩戴率提高了,拔高流量鼻氧管的患者少了,血氧饱和度升上来了。竖起的拇指和双手合十的感谢,让科室工作人员备受鼓舞,“加油!我们始终和您在一起!”是科室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句话。
4个小时不算长,但在隔离病房医护人员直面病毒的每个4小时里,用初心践行使命,用大爱铸就担当,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他人,筑起了在病毒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一道坚固防线。坚信,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社会众志成城、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全面战胜疫情、赢得最后的胜利。
执行总监:王建 编辑:张静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