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日记】 用我的守护换您的平安
2020-03-12 10:44:46 来源:中新社河南分社 责任编辑:刘卫然
中新河南网驻马店3月12日电(通讯员 丁宏伟)平安,是现今生活里最高级别的词儿;守护是护理生涯中最长情的告白!
2020年02月09日 晴

今天,经过反复多次请缨,终于收到“录取”通知,我兴奋极了,作为80后的我,拥有二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又有医院和科室多次培训,我对斗疫魔充满必胜信心。听说我要走,4岁的小儿子眼泪汪汪的抱着我的腿说:“妈妈,别走!妈妈,别走!”本来意志坚决的我,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妈妈要当一个勇士,去消灭那些害人的超级病毒,把好多人照顾好,让他们可以回家见自己的家人”,10岁的大儿子在旁边默默的流泪。我赶紧草草收拾行李,逃也似的出了家门,我怕走慢一点,孩子们的哭声让我泪崩。
2020年02月10日 晴
上午7点30半,刚走近呼吸与危重症二科所在的4楼,护理部主任鲁慧敏,感染管理科主任朱彦和呼吸与危重症二科护士长董永军已微笑着向我打招呼,虽然已提前反复多次培训、演练,但看到厚重玻璃门内穿隔离衣的同事们,我还是有点心有余悸。
“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是三位如姐姐般的领导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像母亲千叮咛万嘱咐自己的孩子一样,我顿感温暖,熟练的穿好隔离衣后,三位领导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虽然隔着口罩,我也能感受到她们的微笑,是那么的暖心。一句“你肯定没问题,我很放心。”我就像是吃了定心丸一样,本还有些担心和紧张的自己瞬间充满了能量。我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2020年02月13日 晴

护理的患者中,年龄最大的89岁爷爷,不仅肺部感染,还是脑梗后遗症,长期瘫痪卧床,当看到他一天天意识从模糊逐渐清醒,我刚刚接班走到他床边,他竟然对我竖起大拇指,我喜极而泣,一方面为他康复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很有成就感。我深知不是自己一个人战斗的结晶,而是团队力量所结的硕果。从第一批疫情一线姐妹的付出到我亲手护理,每天做治疗、量血压、测血糖、翻身、叩背、吸痰、清理大小便、倒水、喂饭......终于守得云开雾散。
2020年02月14日 多云
上午8点下班后,我打开手机,一个个未接电话,一条条微信留言,我才记起今天是情人节。领导、亲人、朋友们都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我,瞬间被感动!
护士长王霞留言:“情人节保重身体,全科姐妹们永远爱您”,还发了一束玫瑰花的图案;老公发了一个“1314”的红包,留言:“节日快乐,家务我全包”;朋友们留言:“战必胜,定能回”“凯旋归来请你吃大餐!”......
2020年02月15日 雨夹雪

蔡蕾(右侧)和同事合影。
今天当班,一位12岁的小男孩收入病区,孩子满脸的胆怯害怕、一句话也不说,让我想起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同为人母,我知道孩子父母一定担心孩子;同为人子,我明白孩子一定是没有妈妈在身边感到孤寂落寞、想念家人。
于是我便尽可能的陪在孩子身边,我知道自己在这位12岁的小病人身边,不仅仅是护士,更是一位母亲。护目镜虽然影响些许视线,但母爱的力量支撑着我,我拿来纸和笔,一边引导孩子多说话,一边按他的描述,用带着手套笨拙的手给孩子画了一个全家福。临近下班时,孩子怯怯的对我说了一句“谢谢,阿姨!”我眼睛湿润了。特鲁多的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在我耳边响起。
2020年02月16日 晴
进入疫情一线一周了,我和我的队友们虽然都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一身过硬的专业本领,但每日面对厚重的防护服、护目镜及双层手套,无疑增加了工作的难度,但我们丝毫没有退缩,反而越战越勇。我们相互交流和讨论,加油打气,如何能省时省力照顾好每一位病人,如何减轻病人的疼痛和不适,操作当中如何轻柔和熟练,办法总比困难多,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我们自己不只是家里的半边天,也是病人的安心丸。
我知道:“以一身白衣,护一方平安”是市中心医院所有护理人的心声!
心血管内三科
蔡蕾
执行总监:王建 编辑:张静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