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河南网驻马店4月3日(通讯员:李沐佳)在城市的晨光中,医院的长廊总是最早亮起灯的地方。当大多数人还在沉睡时,一道纤瘦的身影已穿梭于产科门诊、病房与孕妇学校之间。她的白大褂下摆被风卷起,听诊器在颈间微微晃动,脚步像踩着秒针般精准,战斗在生命的起点,也是与死神争夺时间的战场。
她就是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妇女儿童医院孕妇学校(含孕期保健)主任、副主任医师李淼。
作为一名产科医生兼健康教育者,李淼用专业与温情,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
孕妇学校:
播种希望的摇篮
医院的孕妇学校,是一座充满温度的知识殿堂,是孕育新生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站。李淼深知,孕期的每一刻都关乎两个生命的健康。孕期孕妇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建设至关重要,她精心设计课程,从孕期保健、营养搭配到分娩技巧、产后康复,涵盖了孕产过程的方方面面。
2021年5月27日,孕妇学校迁至北区妇女儿童医院的第一天,她站在崭新的教室里,面对一群忐忑的准妈妈,开始了关于“自然分娩”的课程。为了这一刻,她翻阅了数十篇国内外文献,将晦涩的医学知识转化为生动的语言,甚至用模型演示分娩姿势,手把手指导呼吸技巧。
“自然分娩不仅是生理过程,更是女性力量的体现。”她常这样鼓励孕妈妈。一位准妈妈课后拉着她的手说:“您的课让我不再担心,原来分娩没有那么可怕!”这样的反馈,让李淼感受到教育的力量——知识不仅能驱散恐惧,还能点燃希望。
除了理论教学,她将孕妇学校打造成“心灵港湾”。孕期瑜伽课上的舒缓音乐、手工课上五彩斑斓的婴儿衣物、心理沙龙中的倾吐与共鸣……这些活动让准妈妈们从孤立无援的焦虑中解脱,找到群体的支持。李淼说:“我们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播撒信心的种子。”
宣传教育工作:
架起医患之间的桥梁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让科学的孕产知识穿透信息洪流中的噪音?李淼的答案是:用创新与温度传递专业。作为市级科普专家,她带领孕校团队设计图文并茂的《孕产期保健手册》,每一页都经过数十次打磨——从字体大小到插图配色,只为让孕妇一目了然。
宣传教育工作如同医院的灯塔,照亮了孕妇和家属获取健康知识的道路。李淼医生致力于将复杂的医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信息,传播给广大群众。
新媒体是李淼的“主战场”。她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比如抖音、微信视频号,制作有趣的科普短视频和孕期常见问题解答的短视频,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和专业的讲解,受到了众多网友的点赞和转发。这些视频不仅惠及本地孕产妇,还让偏远地区的准妈妈通过屏幕获得专业指导。“医学不应高高在上,而是要走进生活。”她说。
与风险赛跑的守护者
随着三胎政策开放,高龄、合并症的高危孕产妇比例陡增。为了确保高危孕产妇的孕期安全和及时信息沟通,李淼医生带领孕妇学校团队,及时筛查高危妊娠人群,做好高危孕产妇个案管理,使高危孕产妇得到及时检查和追踪。
李淼所在的科室是驻马店市高危孕产妇救治中心成员科室,除了要完成医院的日常孕产保健工作之外,还承担着对县、区级助产机构孕产保健的质控管理工作及转诊高危孕产妇孕期保健工作。
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微信列表里有3000多位“特殊好友”——其中不乏妊娠高血压、糖尿病甚至罕见病孕妇。
去年,一位智力缺陷且患有癫痫的孕妇李某令她印象深刻。李某起初抗拒产检,甚至躲着医护人员。李淼没有放弃,她用最简单的语言解释检查的重要性,甚至画卡通图说明胎儿的成长。渐渐地,李某从抵触变为依赖,每天念叨“找李医生”。同时通过跟踪合理用药,癫痫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最终,李某在严密监护下平安分娩。李淼说:“高危管理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信任的建立。”
为了织牢安全网,她推动建立“高危孕产妇微信群”,联合多科室专家实时会诊,评估终止妊娠时机。指导孕期合理用药、保健,工作之余对孕产妇的微信留言及电话咨询都随时做出解答,消除孕产妇孕期的困惑和焦虑,成为孕产妇最值得信赖的医生和朋友。
特鲁多医生的铭言“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被李淼贴在办公桌前。她认为,医学的终极目标不仅是治病,更是赋予人力量。无论是凌晨回复孕妇的紧急咨询,还是帮助孕妇分娩,她的行动始终围绕一个核心:让生命被温柔以待。每当听到新生儿的啼哭,看到产妇舒展的眉头,她便觉得一切值得。
“守护生命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奔跑,而我愿做那个永不疲倦的追梦人。”——李淼。
编辑:陈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