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健康科普:什么是双相障碍
2021-09-17 21:03:01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刘卫然
中新河南网驻马店9月17日电(通讯员 赵福涛)一位年轻的患者,上高中期间无明显诱因缓慢起病,渐出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想事多、自我评价低,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成绩下降、爱哭、眠差、想自杀,诊断为“抑郁症”,给予抗抑郁剂,经过两个月治疗,病情缓解。一年后因债务纠纷等为诱因,出现夜里乱跑、脾气大、摔东西、兴奋、话多、活动多、精力充沛、事多、吹大话,说自己有本事、有能力,干活充满活力,夜眠需求减少,自信心强,感觉自信爆棚,能力强,花钱大方,喜欢宴请朋友,每次都是自己买单。经过住院治疗,病情缓解。目前,患者病情稳定,继续维持治疗。

这个案例就是精神科常见的一种心境障碍,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躁郁症。让我们来聊聊这个心理疾病。
躁郁症,又称为双相障碍,是一类既有躁狂发作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常见精神障碍,有起病年龄早、患病率高、自杀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疾病负担重的特点。在我国,双相情感障碍的患病率在1%左右,病因不是很清楚,研究显示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等多因素都对其发生有明显影响,并且彼此之间相互作用,导致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双相障碍给患者带来莫大的痛苦,但经过规范治疗,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躁狂发作时,患者表现为心境高涨、思维奔逸和精力活动增强,可有短暂、片断的幻听,行为紊乱而毫无目的指向,伴有冲动行为。轻躁狂患者可存在持续至少数天的精力充沛、活动增多,有显著的自我感觉良好、轻度挥霍、社交活动增多、睡眠需要减少。有时表现为易激惹、自负自傲、行为较莽撞,对患者社会功能有轻度的影响。
抑郁发作时患者终日忧心忡忡、郁郁寡欢、愁眉苦脸、无愉快感,凡事缺乏兴趣,感到心里有压抑感、高兴不起来等。亦可在躯体不适的基础上产生疑病观念,怀疑自己身患癌症等;自觉“脑子好像是生了锈的机器”“脑子像涂了一层浆糊一样”。有的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严重的患者常伴有消极自杀的观念或行为。也有患者则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减退等。也可伴有早醒、入睡困难等。有的抑郁症患者其抑郁症状为躯体症状所掩盖,而使用抗抑郁药物有效。有人称之为“隐匿性抑郁症”。这类患者长期在综合医院各科就诊,容易造成误诊,导致负担增加。

儿童青少年躁狂发作的主要特点是症状不典型,行为障碍突出,常具有攻击并破坏行为。老年双相障碍患者抑郁发作时,除了抑郁心境外,多有显著的焦虑烦躁情绪及易激惹和敌意,躯体不适及精神运动性抑制较年轻患者明显。老年患者躁狂发作多起病急骤,表现为易激惹、情感活动不稳定,情感缺乏感染力,常以激惹性增高、兴奋躁动、到处乱跑、爱管闲事等为主要表现,一般能较快获得缓解。
双相障碍的治疗首先非常重要的是药物治疗,精神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相应的处方,与抑郁症治疗不同的是双相障碍的药物主要是情感稳定剂,可以把情绪稳定在相对正常的范围,需要注意的是坚持服药对于康复非常关键,减药或停药要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过早停药会使复发风险升高,导致疾频繁发作,导致治疗效果越来越不理想,对患者带来严重影响。同时,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管理自己的情绪,尽可能多的学习双相障碍知识,学习应对能力,避免过分的压力。
执行总监:王建 编辑: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