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商丘 > 社会 >

热线:0371—65710329 信箱:hntyxww@126.com

从同学到夫妻:他们把青春献给边疆
2020-08-23 20:45:39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朱昶滔

李全胜走访贫困户。学校供图


蒿瑞娜(中)和阿依谢姆一家人。学校供图
 
    中新河南网8月23日电 (刁玉磊 通讯员 任婷婷)2017年7月,商丘师范学院毕业生李全胜和同班同学蒿瑞娜,踏上列车,西行四十多小时,来到祖国的最西端——新疆和田,成了一名志愿西部建设的大学毕业生。
    三年来,李全胜和蒿瑞娜收获了青春和家庭。从同班同学到恋人,他们把爱当做金,深埋心“疆”。从恋人到夫妻,他们把家庭当做根据地,深度经营。从战友到伴侣,他们牵手两指,扎根边疆,并肩作战。他们说,我们是一对默默相对相爱的白杨树,又是一对蔓枝缠绕的胡杨根,我们相爱,我们爱人,爱这里的每一个人。
    2017年10月,他们一起来到墨玉县的托胡拉乡。李全胜任职墨玉县托胡拉乡人民政府科员、英巴格村“访惠聚”工作队队员。
    2018年2月,蒿瑞娜被选派到扎瓦镇夏普吐勒艾日克村。
    2019年10月,他和同班同学蒿瑞娜在携手同涉爱河四年后,圆满上岸,结为夫妇。他们不约而同的说,我们既是好伴侣,也是好战友。
    从一名大学生到服务边疆的基层干部,从校园到边疆,从学习语言到熟悉风俗,一路走来,感触很多。李全胜时时铭记总书记的话“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他始终记得初到和田时许下的誓言,立志新疆、扎根和田,像胡杨一样在这里茁壮成长,为建设大美和田贡献力量。
    回忆刚来时的情形,全胜和瑞娜从不通语言,就用翻译软件和比划交流,就通过微笑入手,从心开始。最难忘的是,家境贫寒的维吾尔姑娘阿依谢姆的父亲出了车祸,瑞娜在自己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垫付了2000元医药费,并联系村委会申请助学金,帮助她的母亲在村里就业。阿依谢姆考上了大学,瑞娜还特意送她一部手机作为奖励。瑞娜说,我在这里就像家里,我爱他们,他们也爱我,我很快乐。
    从相爱大学的象牙塔中,到相守边疆的胡杨树下,李全胜和蒿瑞娜就像连理枝蔓一样,缠绕扶持,心心相印。他们工作的地方,距离虽然只有15公里,但却必须走乡道、跨国道、穿过三个城镇。瑞娜说,比起牛郎织女七夕一见,我们能够时常见面,很幸福。全胜说,虽然相见不易,但更知爱的力量,所以爱更近了,更炽烈了。
    虽然每周有一天的休息时间,但基层工作的细致和周到,全胜和瑞娜却并没有时间见面。后来,全胜给瑞娜送了一只宠物狗,瑞娜和全胜还一起种了一棵小胡杨。夕阳窗前,瑞娜常常看着狗说话。皎洁月下,全胜默默绕着胡杨一圈一圈遛达。
    瑞娜说,我们也吵架,因为生活的距离吵架,因为工作的不理解吵架。全胜说,我们吵的电话很热,吵着吵着,我们的爱也越来越热了。他们的小狗“六一”,总是默默听他们吵架。全胜和瑞娜说,我们三个很幸福。
    八月的和田,葡萄挂满长廊的季节。他们家的走廊上挂着一串串粒大、皮薄、甘甜的葡萄。工作之余,全胜和瑞娜更喜欢到贫困户家做客,淳朴的民风和维吾尔族兄妹的热情,让他们很满足、快乐和幸福。
    现在,他们亲手种的那棵胡杨已盖盖成荫。
    瑞娜怀孕了,组织考虑到瑞娜怀孕,给他们分配了一套两室的居所,将瑞娜从原驻村工作队调到全胜所在的村工作,并担任村委会副主任。孩子将在今年10月出生,全胜和瑞娜各择自己的姓氏给孩子取名李蒿,寓意二人爱情的结晶,并希望孩子继承他们扎根边疆的志愿,成为新一代的“疆二代”。
    虽然在疆工作的规定时间五年,全胜和瑞娜决心一辈子扎根这里。他们说,三年的工作和生活,让自己深深的热爱这里,已经离不开这里。瑞娜说,热爱就是生活,就是理想,自己的理想就是当好一名基层干部,仰头聚信,伏身干事。
    李全胜和蒿瑞娜说,他们家乡有可爱的白杨树,这里有可爱的胡杨林。他们指着庭中的胡杨说,他们要做胡杨树,深深扎根在这里,挺立在这里,一辈子。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豫ICP备202103533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