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建安区:深学细悟学党史 服务群众办实事
2021-05-20 17:10:32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关潼
中新河南网5月20日电 (郑超伟 李水安 陈灏)春风送暖意,群众露笑颜。近日,许昌市建安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学习成果转化成强大动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办好民生实事,推动经济发展。
学党史忆初心 办实事惠民生
五一节前后,建安区农机中心紧跟农时季节,组织2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各乡镇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免费为农机户检修机器,将法律法规、安全技术、维修服务送到村户,现场指导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开展农机作业,全力保障农业生产,确保即将来临的“三夏”工作顺利进行。
助力三夏“三夏”生产,是建安区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抓手之一。近期,建安区各部门正加紧把学党史和为民办实事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学党史忆初心,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群众多办实事。
借助“三夏”农忙外出人员返乡的有利时机,蒋李集镇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宣讲党史,开展“解民忧 传党恩”活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把为民办实事落实到农民的心坎上。中医院开展“传承红色经典 创新发展护理”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医生到延中社区为居民免费体检诊察。
将官池镇发动党员干部为留守孤寡老人送药送米,设立爱心理发屋为老人小孩提供免费理发服务。张潘镇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慰问老党员、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等活动,以“党员领跑”带动“周边群众跟跑”发展乡村产业,抓好乡村振兴主导产业培育,以干部下村代替群众上乡办理有关惠农补助,宣传最新“三农”政策,使群众不用出门便知乡村振兴等有关政策,让党员干部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学党史强党性 闻民声解民忧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刘群成含泪握着社区支部书记郭鹏的手。刘群成是建安区新元街道办事处忽庄社区居民,他的妻子黄爱云因患脑梗成植物人一直卧病在床。近日,黄爱云年满60岁达到开始领取失地补贴及养老金条件。社区干部在提交其个人资料时发现她没有办理农商银行卡,因而无法按期发放补助。得知这一情况后郭鹏第一时间联系许都农商银行,经过协商决定特事特办,银行工作人员携带设备到刘群成家中为黄爱云办理了银行卡。小小的一张银行卡解决了刘群成的一个大问题。“还有什么比老百姓的心头事更重要吗?我们党员干部工作的意义,就是为老百姓解忧解难。”郭鹏诚恳地说。
近日,建安区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号召全区各单位党员干部积极下沉走访调研,深入基层了解群众困难,为群众解忧解难。在政法系统召开的“我为群众办实事”爱民服务承诺新闻发布会上,建安区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围绕服务大局、为民司法,立足各自职能,推出2021年“我为群众办实事”爱民服务承诺事项,共45项。截止目前,建安区司法局干警联合村(居)法律顾问共深入200余个村(社区),140余家企业、商户,召开座谈会14场次,走访群众2000余人,查访群众需求,解决各类群众反映的堵点、难点173件。区法院主动上门走访了解受访企业维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司法诉求,积极提供具体的指导意见。目前,网上申请立案2834件,审核通过2442件。
学党史开新局 抓服务聚民心
今年以来,建安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抓民生、保民生、惠民生。区人社局开展“送政策进企业、帮企业解难题”活动,与全区15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对接,宣传政策、排查问题、提升服务。每月刊发《建安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广泛归集企业用工信息和城乡富余劳动力信息,实现企业用工信息和劳务求职信息有效对接。
今年以来完成劳动力技能培训414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08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919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334人。区科工局持续深化“四个一百”专项行动,帮助企业纾难解困,助力全区经济社会稳步发展。今年以来办理出口退税334户次,办理退税12459.6万元,办理即征即退187户次,为10家企业办理不动产登记证。区卫健委积极推进“互联网+智慧医疗”二期项目,并谋划实施公有标准化村卫生室,打造“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区”的新型就医格局,有效解决基层“医疗资源薄弱、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不断提升基层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建安区城管局利用假期组织人员到北海等游客集聚地实地走访调研,走访游客350余人,从服务提升、设施完善等方面归纳总结14条意见,并着手逐条落实。
据了解,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建安区各乡镇办、区直各单位以学促干、学干结合,已累计为群众办实事5000余件。“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载体设计上既有征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环节,也对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面对面走访调研、帮助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提出具体要求,做到需求由群众提出、过程由群众监督、成效由群众评价,形成各级党组织聚焦聚力、广大党员积极行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踊跃参与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