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襄城:老骥伏枥忆峥嵘 不忘初心学党史
2021-06-03 12:13:00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关潼

中新河南网6月3日电(张培 袁金艳)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各地掀起学党史热潮,有着72年党龄,已88岁的老党员许尔正,也不甘落后在家重温党的历史,回忆当年的那段峥嵘岁月,“每天看党史,这是我的精神食粮,读着这些我的心情就格外愉悦。”
1947年11月15日,许尔正入伍参军,1948年7月15日,年仅16岁的许尔正响应号召,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青年党员。
“入党不是为名为利,不是为了升官发财,是相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面对采访,这位见证了中国大国崛起的老人,话语坚定有力,眼神中闪动着夺目光彩,让人们仿佛能看到那个时代,无数像他一样的共产党人怀抱着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于峥嵘岁月砥砺前行的光辉模样。
“入党不是为名为利,不是为了升官发财,是相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面对采访,这位见证了中国大国崛起的老人,话语坚定有力,眼神中闪动着夺目光彩,让人们仿佛能看到那个时代,无数像他一样的共产党人怀抱着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于峥嵘岁月砥砺前行的光辉模样。

翻开一本红色封面的笔记本,略微泛黄的纸张上,记录着许尔正光辉的一生。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五十年以上党龄荣誉纪念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这一枚枚纪念章,见证着战斗英雄冒着枪林弹雨南征北战的过往;这一页页笔记,记录着这位72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淡泊名利、无悔奉献的一生,诠释着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什么是对党“绝对忠诚”。
提起过去那段战争岁月,许尔正老人非常激动,“我先是在警卫连后来又被调去开辟根据地。当时敌人天天来围剿,夜里奔袭数百里,白天拿起武器就是干,最艰苦的时候,饭都吃不上。” 跟随许尔正老人的讲述,仿佛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参加淮海战役时我在第一突击组,有一次子弹从头顶打过来,把帽子都打掉了,敌人的火力很猛,我的棉衣棉裤也被炸开,伸手摸了摸,身上没有出血,继续战斗!”
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甘岭战役……在这些推动着中国革命胜利浪潮滚滚向前的重大历史事件中,许尔正都是见证者,更是战斗者,他荣立战功2次,其中个人三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一次。


1957年,许尔正转业至襄城县,他凭着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业绩,于1964年被任命为城关镇党委副书记。据老人回忆说,当时城关镇因农田水利灌溉水利设施不够,导致粮食产量低,群众连饭都吃不饱。为改变这种状况,他自掏腰包在北关打了两口机井,经过机井灌溉的一百多亩地,当年粮食产量大幅提升。后来,在许尔正的积极倡导下,城关镇每五十亩地就有一口机井,实现了全面水利化,旱涝丰收,秋季玉米一亩产量达到800斤,夏季小麦一亩地平均400斤,彻底改变了城关镇居民靠国家补助粮食的局面。
后来,许尔正又调任林业局副局长,在这期间,他在襄城推动园林绿化工作,在田间地头、村庄周围、沿河沙土地,种植杨树、泡桐,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共产党人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哪里需要我,我就在哪里踏踏实实地干!”许尔正老人微笑着说,笑容里传递出无形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