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帮扶暖民心:记建安区蒋李集镇刘王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延召
2020-12-25 11:36:00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关潼

中新河南网12月25日电(郑超伟 李阳 何炜)2017年2月,李延召带着组织的重托来到许昌市建安区蒋李集镇刘王村任第一书记,当时正值精准扶贫的关键时期,刘王村是省定贫困村,全村520户2401人,建档立卡户181户694人。从最初接触精准扶贫的手足无措,到对贫困户的信息了如指掌,到连任第一书记,再到拟任区扶贫办信息中心副主任,他心系贫困群众,温暖扶贫之路。
建强支部重引领。他坚持吃住在村,与村两委成员促膝谈心、虚心学习、了解村情,他挨家挨户走访,与群众谈心,与老党员座谈,了解民意,分析制约发展的原因。他发挥单位后盾作用,完善村委会办公室设施,巩固党组织活动阵地,为凝聚党员、服务群众提供有力保障。他认真落实党支部“三会一课”,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加强教育培训,以党建工作为抓手,认真当好全村“学”与“做”的带头人,做标杆、树榜样,扎实推进学习教育活动。他大力开展“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精准扶贫不是养懒人”等思想文化宣传活动,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和致富的信心。
深入查摆解难题。通过走访和谈心,他发现刘王村面临的主要问题:饮水安全、清洁能源和出行不便等问题。经多方筹措努力,2017年7月刘王村实施了安全饮水项目,群众吃上了深430米深的安全饮用水;天然气管道入户安装工作完工,村民用上天然气;2017年10月和2020年5月前后刘王巷道(排前路)也已经修好。以上工作成效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他努力工作的态度和实在成绩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因为李延召的无数个不眠之夜、无数次的入户走访和持续努力坚持。
分类施策提质量。贫困户王桂琴2018年3月因患肺气肿去世,她的儿子(朱高阳)有精神疾病无人照顾。李延召先后多次到许昌市维真医院和明德医院协调,解决了朱高阳的精神病院兜底问题。贫困户朱新伟,家里只有他和老母亲相依为命,朱新伟本人患有小儿麻痹症,母亲患有白内障,家里房屋破旧,生活困难。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李延召为他申请了危房重建,由于朱新伟的身体原因,无法从事高强度工作,李书记积极联系相关部门,给他安排环卫工工作,每月工资800元,让他能够务工和照顾家庭两不误。李书记在驻村工作中的倾情付出,慢慢地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信任,一句句“你回来了”“来家吃饭吧”,大家都把他当成刘王村最亲的人。
心有大爱勇担当。李书记爱人在医院工作,经常上夜班,孩子刚上小学需要接送照顾,但是她依然心怀大爱支持他驻村工作,并时常鼓励安慰他说:“驻村是一次宝贵的基层锻炼机会,也是展示人生价值的平台,家里的事有我,你就不要操心了。”2017年10月12号,李延召正在村里整理资料,突然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说父亲左手麻木胳膊不能活动。李书记是学医的,首先想到可能是脑梗塞,挂了电话立即拨打120,救护车把父亲拉到医院。驻村以来的持续攻坚,李书记已经几个月没有回老家看望父母了,再次的见面竟然是在医院的病房里。在母亲的陪护下,经过一个月的治疗他父亲的病情也好转了,出院时父亲告诉他,“扶贫工作现在是咱国家的大事,要把工作干好,别让群众凉了心,有恁妈照顾我,你放心吧。”
问题导向提质量。因驻村工作成绩突出,2019年5月李书记被任命为建安区扶贫信息管理中心副主任,主要分管脱贫攻坚督查工作。新的工作环境更加激发了他干好脱贫攻坚工作的热情,到岗后他积极学习钻研业务,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带领督查股把全区2016年以来关于脱贫攻坚上级巡视、巡察、考核、审计、督查巡查等反馈问题进行了全面盘点梳理,逐个规范完善问题台账。确保问题全面整改落实到位。组织开展“查弱项补短板促提升”专项行动、总攻大调研、“五查五确保”“六个回头看”等问题清零专项行动,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和“三精准”、“三落实”情况,全力抓整改、补短板、提质量,确保问题清零,夯实脱贫攻坚基础。督促各行业部门坚持现行标准和问题导向,积极推进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扶贫助残等政策落实,全面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确保贫困群众对各项帮扶政策应享尽享、不落一户。在做好全区扶贫督查工作同时,他还每周定时到蒋李集镇刘王村,到贫困群众家中开展走访帮扶,帮助村里群众解决一些问题难题,得到了村委和群众们的一致好评!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4年的驻村扶贫经历,让李延召爱上了这份工作,也让他成长了许多,懂得了什么是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