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葛市大周镇:创新产业扶贫新路子 促进贫困群众稳增收
2020-06-24 17:29:43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关潼

中新河南网6月24日电(刘旭峰 王军伟)长葛市大周镇党委政府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全面分析、科学决策,确定培育符合广大群众习惯,劳务要求不高,带贫能力强的豫晨农业新型有机农业扶贫基地。
河南豫晨农业位于大周镇大周村,是长葛市首家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的公司。公司共流转土地500多亩,建有温室大棚7座,简易大棚22座,露天种植约100多亩蔬菜和其它农作物。大棚种植的有西红柿、黄瓜、茄子、花菜、菠菜、辣椒、萝卜、草莓、甜瓜、西瓜、圣女果等100多种有机蔬果。
为使带贫效益最大化,创新谋划带贫模式,确保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豫晨农业产业扶贫基地通过流转土地、提供务工岗位、金融扶贫、消费扶贫等四种模式带动周边20余户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土地流转。基地共流转大周村土地500余亩,其中涉及贫困户5户,共计十余亩,每亩按800斤小麦时令价进行结算,每亩每年可使贫困户增收900元左右。
金融扶贫。充分用活小额信贷政策,2020年5月大周镇贫困户周长安、靳小宝等5人利用金额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每户贷款6000元,共投资3万元承租基地B3号大棚,种植圣女果,依托基地种植、销售,基地免费技术指导,最终收益归贫困户所有,预计年人均增收2千余元。比如,大周镇大周村贫困户周长安,不仅能靠承租B3号大棚实现增收外,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务工,在大棚内从事采摘、浇水等工作,每天工资在80元左右,同时免费学习大棚种植技术,周长安表示,多学种植技术,条件成熟后,打算自己建大棚种植。
务工就业。基地开发适合贫困户就业和工作岗位,如采摘、浇水等,贫困群众可根据自身条件和时间,长期务工或灵活就业。目前基地共有8名贫困户从事务工岗位,其中灵活务工的4人,年增收5000多元,长期务工4人,年增收20000余元。比如,在基地长期从事务工的大周村脱贫户杨占云,今年45岁,在基地从事包装、采摘等工作,每月工资2000元左右;基地周边村的路庄村路桂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基地灵活务工,根据务工情况,每次可获得100元左右的收入。
消费扶贫。2020年5月,基地建成网红直播间两间,通过网络直播带货促进消费扶贫。5月15日,长葛市副市长张雪飞、商务局局长陈有池在直播基地,直播带货,促进消费扶贫,在短短的40分钟内,直播间销售农产品十余款,订单数达762单,累计成交额约2.7万元,有效带动3户贫困户实现收益。6月9日,许昌市副市长楚雷到基地调研工作时,恰逢基地正在直播带货,楚雷走进直播间向粉丝推荐梨干、石磨面粉等农副产品,直播间粉丝量激增,排在全网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