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许昌 > 社会 >

热线:0371—65710329 信箱:hntyxww@126.com

许昌市文峰老年艺术团:抱团养老 实现梦想 找到幸福
2020-06-01 11:52:00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关潼



   
  中新河南网6月1日电(梁靖)“俺今年86岁,老伴71岁,参加文峰团有七、八年,全国各地跑遍了!能加入这个大家庭可幸福,有生之年活的值啦!”说话的是施安民老大爷。5月30日上午,许昌市文峰老年艺术团,组织200余人的手语舞《人在青山在》,首次在许都广场演出,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50多岁,精彩的表演,赢得了现场一阵阵掌声。

  
  据了解,该活动在爱心企业家和汪德成团长等人的支持下,实现了手语舞百人跳《人在青山在》。居家抗疫期间,该团党支部和团长办公会倡议学习《人在青山在》健身手语舞,向逆行的白衣战士致敬,广大团员积极响应,克服困难,第一次实现了线上自己学习,线下共同合练,怀一颗感恩的心去理解歌词,手语展示,用正能量来表达坚定打赢新冠疫情的决心和信心,有200余人学会了手语舞,虽然看不见温柔的笑脸,却看到战士般的激情、军人般的姿态,令人震撼,表达了“抗击疫情”的雄心壮志,为中国加油。
  





 
  参加此次活动的有十来对夫妻,86岁的施安民大爷对记者说:“俺当兵30年,退休后俺俩就加入了合唱团 ,有七、八年啦,团里每次组织旅游从没拉下过,全国各地跑遍了,团队互相关心帮助,心情可好,有生之年活的值啦!” 72岁的李学忠叔叔和67岁的郑玲阿姨,李叔叔对记者说:“2018年经别人介绍来到文峰团,原来啥也不会,来团后自己的艺术细胞挖掘出来了,现在会的不少,戏曲、模特、主持、演曹操、栓保等,郑阿姨原来性格腼腆,现在,开朗、爱说爱笑,并且身体越来越好。”74岁的罗喜安大叔和72岁的胡金花阿姨,也是这个团的一对伉俪,2013年到团里的,罗大叔原来在铁路局上班,身体也不太好,现在是合唱队队长,身体越来越好,他说:“活出健康、找到真挚的友谊,幸福就在身边!” 刘亚昭今年68岁,老伴王素华63岁,也是经别人介绍来团的,现在是合唱团副团长,不仅唱歌,还参加了团里的诗社,诗社人数达30多人,老伴王素华原来就是家庭主妇,现在唱歌、唱戏、跳舞、走秀样样都会,有活动全家齐上!”介绍时满脸的幸福。


 
  
  该团杨滨书记介绍自己:原来是外贸企业的会计,2017年来的团,从小爱好文艺的她,没有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如今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每天可开心啦!

  
  汪德成团长告诉记者,许昌市文峰老年艺术团,成立8年来,总人数达500多人,团队目标:文化养老、抱团养老,宗旨是开心、快乐、健康、长寿,团队性质为自发松散型管理团队、相关企业资助(七年来资助五十余万元)。
  
  采取措施:团队核心集体管理,逐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服务团队,使方方面面都有具体负责人。日常活动:活动多样化,每天都安排不同形势的活动内容,适应于各类人群的不同爱好。团队设置有党支部、健康守护站、缝纫社、乐队、诗社、戏曲剧社、走秀队、模特队、合唱队、舞蹈队、秧歌舞队,水兵舞队、广场舞队、曹魏古城表演队。正式团员享受福利:每月免费一日游全免(团队出资);团队组织长途游,每个人补贴200元(团队出资);享受发福利。

  
  2014年该团推出自编导的大型情景剧《难忘岁月》,2015年推出《焦裕禄》,2016年历经磨难推出《重走红军长征路》纪实纪录片。2017年改编的《朝阳沟》串烧,2018年大型汉服情景剧《采薇》,2019年推出情景剧《白毛女》,在河南电视台、许昌新闻栏目多次播出。 团队编排的红歌、及红色舞蹈,使团队的老同志更加增强对党和国家的热爱。 团队现有民族舞、水兵舞、秧歌舞、健身操舞、模特走秀、折子戏等四十余个节目,并多次参加(文化进社区)活动和各类公益事业,使该团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和好评。
  
  团队几年来组织的旅游活动,北至东三省,南至天涯海角。天津、上海大都市,青岛、连云港大海边,苏州、杭州、下扬州,红色根据地井冈山、延安,几乎走遍了大江南北,游览了祖国大好河山。加入团队的人都感慨万千:加入这个大家庭真幸福,有生之年活的值啦!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豫ICP备202103533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