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濮阳 > 法制 >

热线:0371—65710329 信箱:hntyxww@126.com

“战贫”不停歇 幸福来敲门
2020-12-02 10:49:08   来源:河南日报   责任编辑:邱迎
    初冬时节,南召县城郊乡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战贫”景象。
 
    在舒心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扶贫车间里,吸绒、自动卷条、切割、包装……工人们手法娴熟、有条不紊。
 
    贾沟村贫困户杨海瑞一边吸绒,一边“炫耀”,“俺咋也没想到,在家门口,一个月能赚3000多元。”而同村的张小兵和妻子都在扶贫车间干活,去年夫妻俩不但拿到3万多元奖金,公司还奖励他们小两口一辆小轿车,在十里八乡传为美谈。
 
    单单一个贾沟村,就有80多户群众在公司务工,流转土地有租金,进厂务工有薪金,企业分红有股金,稳拿“三金”敲开致富门。
 
    越是到脱贫攻坚的最后关头,战贫的动力愈加强劲。南召县城郊乡党委书记薛结从对脱贫攻坚这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有自己的见解,他胸有成竹地说:“城郊乡脱贫攻坚工作,主要打好两张牌,一是依托天然禀赋优势,瞄准户、盯准人,一户一策、一人一法,让长板更长;二是全面发力,用好扶贫政策,打好脱贫组合拳,走出一条符合自己气质、优势明显的特色脱贫之路。”
 
    打好产业扶贫王牌
 
    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唱山歌,念林经,“林+N”发展模式在城郊乡版图上遍地花开,不但成为贫困户脱贫增收的“摇钱树”,还成为壮大集体经济的一大法宝。
 
    以“林+菌”为代表的大庄村香菇种植基地,占地面积40余亩,生产基地三座,香菇大棚40余座,现种植香菇十多万袋,年纯收入30余万元,带动贫困户22户,每户年纯收入两万元以上,企业每年分红10万元村集体收入。以“林+药”为代表的银河虎山中药材基地、联源生物白芨石斛产业基地、贾沟村舒心艾叶、北沟村岭南艾叶产业基地,共流转土地面积3500余亩,带动贫困户170余户,户年均增收8000余元。以“林+果”为代表的竹园沟村红桃合作社、罗坪村鸿澜园软籽石榴产业基地,共流转土地2000余亩,带动贫困户30余户,户均增收12000元。以“林+苗”为代表的上店柴岗村国储林项目基地,流转土地3000余亩,建成后可拉动产业链条,形成观光旅游生态度假休闲一体化农村小镇,提升农村经济。以“林+光伏”为代表的东庄村高效悬挂光伏500kW产业基地,预计年收益是普通光伏板的1倍,同时发挥悬挂光伏板优势,注重板下种植,增强脱贫村整体经济实力。
 
    产业为本,脱贫可期。如今,在城郊乡,每个贫困村不但有优选的特色产业,还有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构建起了贫困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极大增强了“带贫”动能。
 
    河南联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物技术研究、种植、生产、深加工及销售于一体的高技术民营科技企业,在城郊乡罗坪村建成20000平方米,占地200余亩的中药材育苗、驯化智能基地。该公司副总经理李新峰介绍:“共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371户,通过预借分成款、入股分红、订单收购三种利益连结机制,年分红款共计167.5万元。”
 
    脱贫户王德梅在联源生物公司带动下,每年从公司获得金融扶贫分红收益3000元,平时在农闲的时候还可以到联源生物公司种植基地打零工,每天收入不少于80元,年家庭增收7000元以上。
 
    截至目前,城郊乡18个村,其中5个县城区域村依靠就业脱贫,剩余13个村都有自己的扶贫项目,已实现了“村有产业、户有收入”的良性局面,各类企业共带贫300余户,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
 
    打出政策扶贫组合拳
 
    城郊乡竹园沟村子不大,却很“气派”。
 
    占地80亩的城郊乡中新校区已经落成,共投资5500万元,崭新的现代化教学楼、配套完善的教学设施,成为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在建设的竹园沟村小学,计划投资3200万元,占地面积24亩,新增1620个学位……
 
    河南省教育厅驻竹园沟村第一书记张晖2017年刚进村时,村里孩子们都要跑到3公里以外的中心校上初中,村里的小学也年久失修……他多次到省教育厅协调学校建设项目,无论多少困难张晖都默默咽下:“明年秋期,初中和小学都将投用,村里的孩子们在家门口就将享受到一流优质教育。”张晖动情的言语里,满满都是幸福感。
 
    为解决贫困家庭学生因困失学和因学致贫问题,阻断家庭贫困代际传递,除了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外,城郊乡还严格落实贫困户家庭各阶段就读学生教育扶持政策,如保教费、生活补贴、两免一补、营养餐计划、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等,为贫困家庭学子在求学之路上保驾护航。
 
    除此之外,城郊乡还在医疗扶贫、饮水安全、兜底保障等方面全面发力,打响了向贫困宣战的战斗凯歌。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经过三年的苦干加巧干,该乡共脱贫1056户2828人,贫困发生率从6.3%下降到0,脱贫攻坚路上不落一人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豫ICP备202103533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