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开封 > 社会 >

热线:0371—65710329 信箱:hntyxww@126.com

朱砂镇:一位敢为疫情舍亲情的年轻妈妈
2020-02-11 21:43:39   来源:中新社河南分社   责任编辑:付海涛
    中新河南网2月11日电(付海涛 王东山)在抗击突如其来的疫情工作中,朱砂镇的妇女干部李鸽巾帼不让须眉,舍小家为大家,积极投身到抗击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体现妇女柔情,绽放铿锵玫瑰,在当地广大干群中被传为佳话。



    2月11日,在该镇组织委员李文建的带领下,记者在朱砂镇斗厢村见到了正在为疫情防控而忙碌的李鸽。李鸽一看就是一个面目清秀、外柔内刚、做事干练的女孩,白净的皮肤,大大的眼睛,笑起来很好看,给人一种和蔼可亲,易亲近的感觉。在李文建的引导下,我们来到卡点简陋的帐篷里,我们在对面的床上坐下来,说明来意后,李鸽有些不好意思,说这都是份内之事,是每一个党员干部在非常时期应该做的,在李文建的再三劝导下,李鸽才慢慢的向记者讲述她疫情一线一些难忘的故事来。
    李鸽是朱砂镇的一名普通党员干部,民政所副所长,斗厢村的包村干部。疫情发生以后,李鸽主动请缨,带领斗厢村两委班子全力搞好疫情防控工作,始终坚守在防疫工作的最前线。疫情防控初期,她每天都拿着小广播在街上给群众宣传疫情防控知识,逐户发放宣传页,宣传这次疫情的严重性,让大家提高警惕;她时刻坚守卡点第一线,给过往的行人登记、消毒、测量体温,劝导大家少出门,不出门;她深入到各家各户,排查武汉返乡人员,为武汉返乡隔离人员电话疏导思想,作解释工作,隔离不隔爱,让他们体会到疫情面前的人文关怀……在李鸽的不懈努力下,斗厢村的疫情防控工作扎扎实实,卓有成效。



    成绩的背后,是她辛勤的劳作和对家庭的巨大付出。最让她揪心和愧对的还是自己的儿子。李鸽有一个刚刚3岁的儿子,婆婆10年前去世,公公又偏瘫住进了养老院,儿子无人照顾。疫情前夕,李鸽将儿子送进县城的一家早教班,她上班时送孩子上学,下班时结孩子回家,每天她的时间都排的满满的。疫情发生以后,作为通许县城市配电运维二班班长的丈夫侯中磊,也投入到了疫情的防控保电工作,午托班也关了门,照管孩子成了大问题。为了疫情,为了身上肩负的这份责任,夫妻二人商议,将孩子送给家在石岗农村的姥姥家。李鸽就买了些奶粉将儿子留给姥姥照管,自己也搬到到了爸妈家,得到了开明的爸妈的大力支持。李鸽早上7点准时出门到卡点执勤,晚上回家有时都晚上11点了,3岁的孩子,正是需要母爱的时候,因为自己不在家,每次睡觉前,孩子都哭着喊着要妈妈,姥姥哄不住,孩子哭累了就睡着了,每次回家看到儿子挂满泪痕的小脸蛋时,作为亲生母亲的李鸽心像刀割一样,泪流满面,天下那有母亲不疼爱自己的儿子的道理呢。还有丈夫侯中磊,因为疫情,一家三口两地分居,丈夫一人在家,没有了她的照顾,回家也吃不上一口热饭,缺失了家的温暖,没有了夫妻间的甜言蜜语,偶尔他们通个电话,相互鼓励,相互加油,家里仅有的一辆车也让给了妻子,自己步行上班,丈夫表现出了极大的理解和支持。
    突然,李鸽的电话响了,一看是妈妈的电话,李鸽赶忙接通,里面传来了银铃般的童音“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啊,我想你了......”,李鸽再也控制不住的泪水流了出来,她带着哭腔说,“好儿子,听姥姥和姥爷的话,妈妈忙完就回去了,妈妈再给你买个大的洒水车,在家不要哭也不要闹,儿子,好好玩,听妈妈的话......”李鸽在用心的和儿子沟通着。这一幕,感染了现场的所有的人,大家的眼眶都含着泪水。



    结束了对李鸽的采访,走在回程的路上,回头望了望斗厢村简陋的帐篷,看着李鸽他们一线坚守的身影,记者感到一种莫大的鼓舞。是啊,这就是一种力量,一种中国力量。在疫情面前,她们以一种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精神,奋不顾身投入到了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用钢铁一样的意志和勇气,为抗“疫”撑起半边天,成为疫情抗疫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投稿热线:18237850555    邮箱:chinanewskf@163.com)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豫ICP备202103533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