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彰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调研报告
2019-12-31 17:17:00 来源:中新社河南分社 责任编辑:付海涛
中新河南网12月31日电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促进创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南彰所按排负责一事一议项目的同志到南彰镇二个行政村开展调研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实施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主要成效
(一)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推动了新农村建设。使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初步改善,"行路难、饮水难、环境差"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二)形成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坚持民主决策,一事一议奖补项目覆盖了目前财政支农资金没有涉及和欠缺投入的村内道路、小型水利等公益事业项目,突出了公益性,填补了各级政府对村级小型公益设施投入的空白。
(三)激发了群众参与建设的热情,促进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把群众最关心、最期盼、最迫切而又纳入不到以往支农建设项目的中小型工程纳入建设范围。使村民逐步养成了参与民主议事的习惯,提高了民主意识,更加珍惜自身的民主权利,把农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自我服务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四)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以来,乡村干部经常与大家一起搞规划、议项目、谋发展,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村内户外,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和拥戴,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尤其是一事一议项目的实施,让广大村民得到了实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凝聚了人心,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
(五)创新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体制。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改变由政府包办一切项目的建设和管理的做法,确定了财政奖补建设和管理的主体是群众,政府和相关部门是引导者、服务者和监督者,使政府服务农村的职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二、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我镇近年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达到了预期目的,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需要加以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任务繁重,需求矛盾突出。我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落后,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依然简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缓慢。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农村建设投入,使农村的道路交通、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明显改善。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民对提高生产生活质量的愿望日益增强,农村需要解决的公益事业也在随之增多,并且每项公益项目的资金需求量较大。本次调查基层干部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农村公益项目,尤其是通组路和人口集中的村庄院落道路及未硬化的村组道路问题还未解决。从今年我镇各村申报一事一议项目库中的项目来看,主要是乡村道路和雨污水排水工程。
(二)村级一事一议建设项目和资金使用分散,集中财力办大事效果不够明显。刚开始几年,存在普遍散网现象,项目零星分散,资金量小,难以解决村内一些稍大的特殊的公益项目建设问题。近几年,情况有所改变,我镇一事一议项目与村村通项目、美好乡村建设项目、取得明显效果。如周庄村道路排水供水工程和南庄村道路扩宽工程。
三、推进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政策建议
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抓手,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功在当代,福泽万民的民生、民心工程。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切实建立起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长效机制,需要在统筹项目规划、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整合。
(一)突出重点,统筹规划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在项目选择上要坚持"农民自愿"和"实事求是"的原则,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乡镇要把好审核关。
(二)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财力做大做强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首先,财政部门应以一事一议为平台,加强与交通、农业、水利、扶贫、环保、库区等项目实施部门沟通与协调,建立资金整合工作机制,把与一事一议建设项目一致或相融合的支农项目捆绑起来,资金整合使用。其次,鼓励村级组织增加投入,倡导社会各界捐赠赞助,有效利用部门帮扶资金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加快形成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多元稳定投入的新机制。
(三)建立健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配套政策措施。为适应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不断深入,健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配套制度,规范项目实施、后期管理和有关基础工作。建立一事一议项目管护机制。落实管护制度,加强管护资金使用;建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目标任务考核制度,积极探索建立绩效评价制度,促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事业更好发展。
(投稿热线:18237850555 邮箱:chinanewskf@163.com)
一、实施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主要成效
(一)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推动了新农村建设。使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初步改善,"行路难、饮水难、环境差"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二)形成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坚持民主决策,一事一议奖补项目覆盖了目前财政支农资金没有涉及和欠缺投入的村内道路、小型水利等公益事业项目,突出了公益性,填补了各级政府对村级小型公益设施投入的空白。
(三)激发了群众参与建设的热情,促进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把群众最关心、最期盼、最迫切而又纳入不到以往支农建设项目的中小型工程纳入建设范围。使村民逐步养成了参与民主议事的习惯,提高了民主意识,更加珍惜自身的民主权利,把农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自我服务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四)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以来,乡村干部经常与大家一起搞规划、议项目、谋发展,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村内户外,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和拥戴,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尤其是一事一议项目的实施,让广大村民得到了实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凝聚了人心,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
(五)创新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体制。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改变由政府包办一切项目的建设和管理的做法,确定了财政奖补建设和管理的主体是群众,政府和相关部门是引导者、服务者和监督者,使政府服务农村的职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二、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我镇近年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达到了预期目的,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需要加以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任务繁重,需求矛盾突出。我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落后,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依然简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缓慢。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农村建设投入,使农村的道路交通、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明显改善。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民对提高生产生活质量的愿望日益增强,农村需要解决的公益事业也在随之增多,并且每项公益项目的资金需求量较大。本次调查基层干部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农村公益项目,尤其是通组路和人口集中的村庄院落道路及未硬化的村组道路问题还未解决。从今年我镇各村申报一事一议项目库中的项目来看,主要是乡村道路和雨污水排水工程。
(二)村级一事一议建设项目和资金使用分散,集中财力办大事效果不够明显。刚开始几年,存在普遍散网现象,项目零星分散,资金量小,难以解决村内一些稍大的特殊的公益项目建设问题。近几年,情况有所改变,我镇一事一议项目与村村通项目、美好乡村建设项目、取得明显效果。如周庄村道路排水供水工程和南庄村道路扩宽工程。
三、推进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政策建议
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抓手,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功在当代,福泽万民的民生、民心工程。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切实建立起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长效机制,需要在统筹项目规划、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整合。
(一)突出重点,统筹规划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在项目选择上要坚持"农民自愿"和"实事求是"的原则,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乡镇要把好审核关。
(二)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财力做大做强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首先,财政部门应以一事一议为平台,加强与交通、农业、水利、扶贫、环保、库区等项目实施部门沟通与协调,建立资金整合工作机制,把与一事一议建设项目一致或相融合的支农项目捆绑起来,资金整合使用。其次,鼓励村级组织增加投入,倡导社会各界捐赠赞助,有效利用部门帮扶资金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加快形成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多元稳定投入的新机制。
(三)建立健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配套政策措施。为适应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不断深入,健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配套制度,规范项目实施、后期管理和有关基础工作。建立一事一议项目管护机制。落实管护制度,加强管护资金使用;建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目标任务考核制度,积极探索建立绩效评价制度,促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事业更好发展。
(投稿热线:18237850555 邮箱:chinanewskf@163.com)